SUSE打破傲慢,也打破笼子里的云计算

每过几年,就会出现些奇怪的言论。

“If you were hoping to invest in storage,computing——anything below applications——you are hosed.”Andy Jassy当时还是AWS首席执行官,在AWS re:Invent Nov 2017期间,他发表了上述言论。

Andy Jassy大意是想表达“如果你(竞争对手)想投资应用层之下的云计算软硬件基础设施,都将被AWS按在地上摩擦。”如此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引来台下投资人兴奋的掌声。但时过四年,AWS并没有将所有人按在地上摩擦,至少SUSE这样的“真开源”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支持。

创新打破垄断

确实如此。

技术垄断加速了锁定和傲慢,但傲慢也是一种刺激动力,刺激着SUSE持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垄断,而且是无时无刻地与用户一起的创新。”秦小康是SUSE大中华区总裁,他所说的创新,就包括打破笼子里的云计算。

SUSE大中华区总裁 秦小康

SUSE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开源公司,全球《财富》50强企业中,80%以上都是活跃的SUSE客户。尤其在2020年,SUSE完成对Kubernetes管理领域市场领导者Rancher Labs的收购之后,这家公司更已成为企业级Linux、容器、Kubernetes、边缘计算领域,最有亲和力和创新力的开源公司。

“上云势在必行,选择真正开放的、兼容的、不给客户被锁定风险的解决方案才是实现这一设想的正确路径。”其实,看着有人大张旗鼓,有人偃旗息鼓的云计算市场,看着每个季度都在变化的公有云市场份额排名,秦小康总是略有担心。

这意味着被锁定始终存在风险,用户不可能将IaaS层之上的PaaS平台推倒重来,即使将SaaS应用迁移,也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应用体验也是问题。中午刚习惯使用筷子的用户,也不可能晚上就要适应使用刀叉。

“像用水和用电一样,使用IT资源。”云计算当初的梦想,激励着一代人为之努力,但梦想似乎也在跑偏。水龙头已经通向千行百业,但有的水龙头流淌出矿泉水,有的是纯净水,有的还可能是洗脚水。

这就是用户现在感受到云计算。登录AWS与使用阿里云,完全不统一的应用体验。举例说明,Kubernetes越来越像是“宠物”,科技巨头公司圈养的“宠物”。全球有百余个Kubernetes发行版,这些产品大体相同,但应用体验确实又不一样。

Rancher则弥补了Kubernetes之间的差异。Rancher的架构设计,从最初便设计为与基础设施无关。正因如此,Rancher是最早的支持所有经CNCF认证的Kubernetes发行版的Kubernetes管理平台,包括RKE、k3s、微软云AKS、亚马逊EKS、谷歌云GKE、阿里云ACK、腾讯云TKE、百度智能云CCE和华为云CCE在内的所有主流认证发行版。

让“开源”真正“开放”

这就是SUSE对云计算的态度,坚持提供开放的、兼容的云原生平台的态度,但还不是全部。相比过度自信的公有云服务商,不够开放的云原生企业的做法也值得警惕,警惕那些强行捆绑打包的“全栈”方案。

其实,“全栈式”解决方案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从家具到家电,从牙刷到牙膏,都在绑定使用。或者说,用户喜欢我的容器系统,就必须绑定运行在我的操作系统中。这就像我只想买两瓶茅台,你非要搭配卖给我一箱茅台王子。

红帽就是一家典型的开源企业,但在被IBM收购后,红帽变得越来越不开放,其放弃对CentOS的支持,就是很不开放的做法。

“有时候开源并不等于开放,SUSE则100%的相信开源和开放。”梁胜是SUSE工程与创新总裁,此前他是Rancher Labs联合创始人及公司CEO。但不管是收购前后,梁胜都是开源创新最坚定的支持者。

SUSE工程与创新总裁 梁胜

“为了将‘真开源’交还给客户与用户,SUSE坚持着‘开放的互操作性’。”梁胜说:“SUSE既为客户提供从底层操作系统到容器管理、Kubernetes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多云管理等方面的产品方案及技术支持,又在各层级上均良好地兼容与支持着行业中的同类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SUSE拥有全栈式的云原生解决方案,但选择权始终由用户把握。安信证券就因此选择与SUSE合作。安信证券于2018年启动云原生平台建设,经过一年的POC最终选择SUSE。“因为SUSE既是一家创新的企业,也是一家务实的企业。”安信证券首席架构师沙烈宝说。

目前,安信证券已完成云原生1.0建设,包括以Rancher为底座的容器云平台、DevOps平台,以及服务化基础平台的搭建及应用。而且截止到去年底,安信证券已有55套业务系统上云,并开始试点服务网格,以及中间件PaaS平台、aPaaS平台建设。

SUSE的创新很透明

“开源创新才是最理想、最有活力的商业模式,”梁胜特别强调了SUSE的研发模式。传统GTM(产品走向市场)模式相对封闭,虽不是闭门造车,但与市场的互动性较差。SUSE可以为用户提供100%的开源云原生产品组合,其研发过程也100%开源。“建立开源项目,推广开源项目,如果项目被开发者和用户接受,SUSE就将推进项目进入产品化阶段,并将成熟的商业发行版产品推向市场。”

这就是SUSE开源创新思路,也是一种很透明思路。其实,想了解SUSE在做什么,就看SUSE构建了哪些开源项目。在SUSE完成对Rancher的收购后,双方就已向社区贡献了十余个新项目。其中涉及超融合、桌面Kubernetes、AIOps等领域。

Harvester就是上述项目之一,而且极可能在年底前实现商业化。Harvester开源超融合基础设施(HCI)软件,因其轻量化等特征,极大可能替代VMware、Nutanix现有的位置。Rancher Desktop也是极有可能商业化的项目,其很容易安装在Windows和Mac OS上,基于K3s技术,用户可切换任何Kubernetes版本。

不仅如此。

SUSE更注重“双循环”创新,SUSE是首家支撑openEuler社区的国外企业,而且双方已联合发布了SUSE的openEuler发行版——数硕Linux。其实,华为自2005年便开始选择SUSE Linux,作为其通信业务应用的基础平台。从2016开始,SUSE更是成为华为的第二大软件供应商。

openEuler技术委员会主席胡欣蔚(左),SUSE大中华区董事长江永清(中),SUSE大中华区总裁秦小康(右)

而对此此次合作,SUSE大中华区董事长江永清表示,“对内,SUSE将参与国产Linux操作系统国内大循环,加入openEuler社区,加大本土研发和技术支持;对外,SUSE将推动国产Linux操作系统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openEuler软硬件厂家国际生态建设,携手中国开源走向世界。”

作者 | 张戈 (公众号ID:TechECR)

【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报》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同名专栏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联系:zg777zg@sina.com

目前已同步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