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中国数字农业元年。国家的战略布局,远超行业人意料。2019年5月,我国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农业时代,作为提供农业投入品的农化企业,更要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稳步发展。只是,数字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农化企业应该在其中担当什么角色,又该如何布局?
“农财网农化宝典”特别策划《农化未来·数字布局》专题,希望通过系列专访,与行业人共同开启新一年的数字农业之旅。
本期内容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了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龚槚钦,他认为,十二年来极飞从技术服务到技术赋能的成功转型,从精准农业执行迈入智慧农业全生态链,数字农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数字农业不只是农业不只有农业公司,数字农业的应用也不应只考虑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是把数字农业做成一个普惠的技术。”
文:极飞科技副总裁 龚槚钦
采访整理:任亚航
专题策划统筹:董 玉
△ 极飞科技副总裁龚槚钦
数字农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
南农:如果请您用3-5个关键词描述农化行业的2019年,数字农业会是其中一个吗?为什么?
龚槚钦:一定是的。如果用3个关键词描述农化行业的2019,我会用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在这三个定义之间,数字农业至关重要。
极飞在2019年12月的SAC的智慧农业技术大会上,发布了智慧农业战略报告,针对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三者概念首次做出定义:数字农业是将农业计划、生产规划、生产结果信息化的农业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区块链等;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精准管理的农业技术,如无人机、机器人、自动化农机与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则是建立在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基础上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系统,这也是农业4.0时代的生产形态,这项变革将彻底改变人类生产粮食的方式。
南农:我国数字农业的战略引领,对农化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龚槚钦:政府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是推动技术普及的驱动力之一,政府对精准农业设备普及予以补贴扶持,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农田机械化与农业服务标准化,也会极大地加快技术下乡的进程。在极飞还是几十人的小公司时,我们曾一度认为想要推动农业领域的改变,最无法逾越的是市场鲜有帮扶政策的鸿沟,但最终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过去的5年里,农用无人机领域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依据,国家也出台了补贴政策,并大力支持农业云系统的发展。
植保飞防只是数字农业的一部分
南农:根据当前农化企业的发展现状,转型数字化存在哪些困难?
龚槚钦:农业是一个横广纵深的领域,在现代化小农经济体系下的中国农业,每一个农户的每一块农田的产出标准化是一件困难的事,农户们对生产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十分敏感,在初期对数字农业技术的尝试存疑。将每一块农田信息数字化,耕种管收自动化、无人化的过程,是实际成本和信任成本并重的,要去满足低收入农户低成本、高收益、服务标准稳定的需求,满足大农场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可视化管理,技术推广与取得农业用户信任的自证过程是漫长且困难的。
南农:农化企业的数字化,机会在哪里?可以朝着哪些方向布局?
龚槚钦: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研发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创造智慧农业生态系统将是农化企业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而通过农田信息化、农业数字化,赋能精准农业智能装备与农业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手与实体感知,给出更科学决策建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数字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自动化设备,就是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精准播种、喷药、施肥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即通过农田测绘无人机、农业物联网等设备,实时监测、记录农田、气候环境信息与作物的生长情况,帮助农民科学种植,追求产量、效益与农产质量的平衡;而农业智能化,则是利用人工智能评估产量、开具处方图,辅助农事决策、精准农业执行乃至授信系统。
南农:贵公司在数字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龚槚钦:极飞在数字农业的布局可以从从这几年的发展路径上看一看。2016年成立极飞地理融合无人机、GIS、云计算、管理物联网技术为农业农村提供高精度地理信息。2017年联合蚂蚁金服投入智慧农业,将人工智能AI加入植保设备。2018年与拜耳、阿里农村淘宝达成战略合作,与在农业、农机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均有深入研究的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2019年,开发推出了无人机播撒系统,全球首款量产的R80农业无人车与全生态覆盖的极飞农业物联网软硬件系统、监管记录耕种管收的全任务管理平台——极飞智慧农业系统。
截至2019年9月20日,极飞全球总运营无人机数量超过42000架,服务农户超过637万,总作业面积超过3.1亿亩次,服务规模以指数级增长。
当然数字农业不只是农业不只有农业公司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如金融、互联网等、房地产等。而数字农业的应用,不应只考虑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是把数字农业做成一个普惠的技术,帮助小农户具备与国际农业巨头竞争的能力。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极飞会继续在农业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农机自驾系统与智慧农业管理的软硬件能力上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与技术深耕,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部署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引领智慧农业生态系统的全球发展。
数字农业将推动农资电商的发展
南农: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我国未来的农业场景是怎样的?您觉得这个进程会很快吗?
龚槚钦:未来,由数据生成的处方图是农田管理的核心所在,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智能农机。未来的数字农业,无人机与自动化农机将成为主流,多样性与可持续性将成为重点。未来会有更多的农田机器人出现,但它们不是狭义的类人机器人,而是各个“感官”如听觉、嗅觉、视觉等都分散开,各自执行任务。例如,农田边上的传感器就是机器人的眼睛,还会有轮子可以在田间行走,有执行的手臂,相当人的手和脚,但它的大脑其实是在云端,中间的连接就是物联网,而物联网连接的基础就是4G和5G。
过去,因为土地所有权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是比较缓慢的。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特别是4G、5G网络以及云计算的普及,中国农户反而会比全球其他地方农户优先获得人工智能的支持,这种支持带来的效应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未来随着全球消费升级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小农户提供多样化农产品的能力是可以满足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突破,中国将有巨大的潜力,为以小农户的灵活生产模式满足为未全球输出多样化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南农:在您看来,未来几年,除了数字农业外,行业还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龚槚钦:每年积累下的小趋势,最终将汇聚成大变革。极飞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抓住了一次社会红利,即过去几年农村人口多少和年龄层次变化的红利。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看似每年1%的小趋势经过10年变成了大变革。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让农村土地很难被管理到位,而这背后的矛盾正是农村的年轻人向往更高品质的生活,这些变化都会引发行业对科技的需求。
一直以来,国内农化企业的竞争非常同质化,各自的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农资电商做了10年都做不成功(营收接近10亿元定义为“成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县乡镇的农资店不只是卖药的,他们还是“医生”,是为植物保护开处方的“植物医生”,谁开方子主动权在谁那,而线上的农资店则不具这一功能。
在未来,更专业的家庭农场、承包户会替代那些农资店,通过无人机数据采集,AI算法开处方后,这些植保方案的可信度就更高了,5年后再来一波农资电商的浪潮,就真的是产业的“革命”。未来5-10年,我们认为农业会逐渐从规模农业向精准农业、数字农业转变,最终实现智慧农业。2020年,智慧农业总目标市场将达到270亿美元。未来,智慧农业系统的将在农业领域发力,将精准农业与数字农业的成果集成起来,更加方便人的管理。
编辑丨农财君
报料丨请在下方留言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目前2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