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乱象频发,最靠谱的生物识别究竟是什么?
- 物联网
- 2023-02-09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区、校园、轨道交通等各个场景。出门仅靠刷脸便可走天下,“刷脸”坐地铁、“刷脸”购物、“刷脸”入户......
人脸识别的主要特征是非接触性、主体唯一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同时具备着无需携带、易于采集、成本低廉等特点。人脸识别工作原理包含四个阶段。首先,探测人脸;摄像头捕捉并固定人脸特征;其次,对人脸进行分析,譬如,两眼之间的眼距或嘴部的宽度、面部的轮廓;接着,将视频图像转换为数据,被分析后转换成一序列数据;最后进行比对匹配时,将算法所形成的“脸印”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和识别。
人脸识别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一技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会错误识别有色人种认识,或者进行错误的比对和匹配。当然,除了人脸识别有着较高的出错率外,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对个人的隐私和自由都可能构成威胁。因此,不少国家都因人脸识别引发了众多法律上的争议。
仅2019年而言,全球范围内因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相关案件便层出不穷,如:美国四个城市相继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微软公司疑似因隐私保护和授权瑕疵方面的原因删除了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我国的AI换脸软件ZAO因涉嫌侵权隐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尽管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意义,但目前网络中依旧存在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漏洞牟利的灰色产业,一套人脸和身份证照片打包价为2.5元,还有不少人在线传授照片刷脸技巧。正因如此,公众对于人脸识别侵犯隐私、泄露个人信息,甚至威胁资金安全等问题表示担忧。
人脸识别仿佛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在打开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隐私风险问题。生物识别从指纹识别开始就已盛行多年,为什么人脸识别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这就要提到人脸识别的特征了,人脸识别属于人体表外特征,提取信息时不易察觉。因此就出现一些不良商家使用含有人脸信息的摄像头,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人脸特征信息,隐私被泄露本人却毫不知情。
那目前就没有一个可以保障大众安全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了吗?当然是有的,目前常见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都是属于人体表外特征,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特征易盗取、复制;而属于人体表内特征的掌静脉识别技术就完美避开了这些问题。
掌静脉识别也是属于非接触识别,具备高安全等级、便捷卫生的特征。同时,与其他生物识别不同的是,掌静脉识别属于活体识别,在进行身份识别时,获取的是掌静脉图像特征,该特征是活体才会拥有的,非活体无法识别,也就难以被仿造冒用。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开始使用掌静脉识别技术,同为非接触识别,“刷手”与“刷脸”你更看好哪一个呢?